网上有关“饱和溶解度怎么计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饱和溶解度怎么计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公式:
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s/ (100g +s)] * 100%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溶解度明显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则与此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硝酸钾KN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而硫酸钠Na?SO?的溶解度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扩展资料: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
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3×10?Pa,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L;同样在20℃,在2×1.013×105Pa时,氢气在一升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19×2=0.03638L。
百度百科——溶解度
ksp和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越大,ksp越大。溶解度越小,ksp越小。
Ksp与溶解度的联系:
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ksp和溶解度转化公式:
1、Q>Ksp:溶dao液过饱zhuan和,有沉淀析出。
2、Q=K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
Ksp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溶解度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特征及应用:
溶解度特征: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溶解度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4)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和NaNO?可用降温结晶法。
关于“饱和溶解度怎么计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苍天瑞]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383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苍天瑞”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饱和溶解度怎么计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饱和溶解度怎么计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公式:m(...
文章不错《饱和溶解度怎么计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