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全诗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全诗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分类: 文化/艺术
解析: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相见时难别亦难散文随笔
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下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全诗如下:
无题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在。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四、赏析:
这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爱情诗。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更难,再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渲染愁苦凄恻的氛围;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全诗以“别”字为诗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五、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情诗中的一句话,传说他在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六、七岁,可见其文笔之好,情感之丰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聚离别是常事,相见难别亦难并不只是情人的专利,同学、同事、战友不少人也可能有同感。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这一代人感觉并不明显,可能是不懂事,读高中虽然知道一些,但学习任务重,与其说那时是读书,倒不如说是老师在灌输知识,满脑子的数理化,以致压抑了人性的表达。
上大学时,同学们都来自全省各地,大多说的是方言,几个月后才能正常交流,开始每个人都抢着做打开水、扫地等义务劳动,以表现个人素质和绅士风度。几个月后就恢复了本来面目,但关系更密切了,家里带来什么好吃的必定一起分享。记得有一次有位姓马的同学从家里带来了香肠,姓朱的同学没跟马同学说一声,拿了一节就吃了,马同学回宿舍听说后,笑了起来,“还没弄熟啊,你就吃了”。朱同学说,“难怪味道不对呢”。有一天晚自习后,同室同学都觉得有点饿了,又没什么可充饥的,有位同学就拿出一元钱,我们到九码头端了一大锅小面(当时是一角钱一碗),在途中休息了一会才端到宿舍,大家吃得是那么香,连汤都喝了。一元钱现在并不算什么,可在当时是一人一天的生活费呢。
几年后我到宜昌进修,到那家小馆子里去吃小面,再也没吃出那味道来,真还有点咽不下去的感觉。大学三年一晃就结束了,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一些不愉快的事早已忘到了脑后,一想这辈子有的同学可能就再也见不到面了,也许是有点伤感吧,毕业晚宴上一杯啤酒就醉了。
大学毕业后很快就参加了工作,当时很难想象卫生院是个什么样子,问来接我的老同志,“有救护车吗”?“没有,板车也只有一辆呢”。不过还是很快适应和熟悉了新的环境,由最年青的医生变成了老医生,在卫生院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有机会调到城里,对工作这么多年的单位还是有些难舍,在送别的座谈会上,有位同事说,一听说我要走感觉就像天要塌了一样,另一位同事,讲了几句话,就哽咽了,流泪了,当时我也感觉不是滋味。回想起来可能是那些年多做了些有益的工作,将同事变成了朋友吧。现在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总要向我工作过的地方望一望,或同老同事攀谈几句,有时老同事来找我,也会多一份热情。
参加工作后,同学之间少有往来,特别是在白氏坪中学一起读书的同学,因多年未联系,大多数不认识了,认识的因无共同语言话也不多。还是今年春天,借老师生日的机会,十几名读高中的`同学再次相聚。记得老师生日那天,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见面了高兴得都像小孩似的,老师同学欢聚一堂,几乎忘记了还有其他客人。
三十二年再相聚,同学最大的变化是话多了,什么都敢说了,就连少年时青春萌动的故事也变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今年夏天,我们几位同学又结伴来到同学工作的地方游玩,观赏着乐园的风景,见证了同学的热情好客,在谈笑中度过了愉快的两天,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关于““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全诗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危柯福]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38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危柯福”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全诗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全诗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全诗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