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原文及释义

网上有关“关雎原文及释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雎原文及释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雎的解释

(1).《诗· 周南 》篇名。为全书首篇, 也是 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历来对这首诗有 不同 理解。《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 天下 而正夫妇也。”《后汉书·皇后纪序》:“故 康王 晚期,《关雎》作讽。”现代 研究 者或认为是写上层 社会 男女恋爱的作品。后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义也常不同。(1)借指 贤淑 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既无关雎之德,而有 吕 霍 之风。” 唐 张说 《祈国公碑》:“内被螽斯之德,外偃关雎之化。”(2)借指夫妇。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着姻缘对付,成就了 麟趾 关雎。”(3)借指淑女。《 玉娇 梨》第十九回:“久闻老 先生 令爱贤淑,有关雎之美,故托晚生敬执斧柯, 欲求 老先生曲赐 朱 陈 之好。”(4)借指 正统 的诗歌。 清 陈廷焯 《 白雨 斋词话》卷五:“率尔操觚,扬扬 得意 ,不自知可耻。此《关雎》所以不作,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 (2).鸟名。鱼鹰。 宋 王銍 《默记》卷中:“﹝ 李公弼 ﹞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曰:‘此关雎也。’”一说,非鸟名。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关雎》:“按,‘关关’,和声;‘雎鸠’,王雎。《诗序》总撮句内二字以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鸠为关雎也。”

词语分解

关的解释 关 (关) ā 闭,合拢:关门。 关闭 。 关张 。关停并转(僴 )。 拘禁:关押。关禁。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隘。关卡(?)。关塞(刬 )。关津。嘉峪关。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关 雎的解释 雎 ū 〔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亦称“王雎”。 部首 :隹。

关雎原文及注音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关雎原文及注音如下: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zāi悠哉,辗zhǎn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苻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苻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荐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

《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于“关雎原文及释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逸仙仙]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583.html

(4)
逸仙仙的头像逸仙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逸仙仙的头像
    逸仙仙 2025年07月20日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逸仙仙”

  • 逸仙仙
    逸仙仙 2025年07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雎原文及释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雎原文及释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关雎的解释(1).《诗...

  • 逸仙仙
    用户072004 2025年07月20日

    文章不错《关雎原文及释义》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