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金砖五国潜力巨大 修成正果仍需努力
金砖合作机制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金砖国家”从一个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通过参与国的不断努力,已经成长为一个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多边合作机制,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事务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过去的十年,金砖国家的成就可圈可点,自2006年至2016年,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从12%上升到23%,几乎翻了一倍,对外投资占比从7%上升到1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2016年,金砖五国间贸易总额近3000亿美元,足见体量之巨。
近几年来,西方媒体中关于金砖“成色下降”的言论不绝于耳,其实,片面讨论“金砖”究竟是24K还是14K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金砖五国不是银行地下室保存的五根金条,而是五个独立的经济体组成的多边合作机制,受国际国内经济和合作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与变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金砖”的发展趋势和潜力,以及“金砖”在下一个十年所面临的挑战。
五块砖为什么能走到一起?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客观需求。冷战结束后,新的世界秩序格局正在形成,这一过程漫长而复杂,充满了博弈与变数。总的说来,美国、日本和西方国家所主张的国际新秩序是对旧秩序的修改、强化和延伸,既要与时俱进,又要维护自身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将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建立一个平等、互利、互鉴、互信的新的国际秩序。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88%,分布在欧亚美非四个大洲,经济增长走在世界前列,既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又呈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
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使得五国有了共同的诉求,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和发展空间,而这就需要打破旧有的规范,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正是这一共同诉求和共同发展的需要,让这五个处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走到一起,形成了“金砖五国”的多边合作机制。
五块砖现状如何?
“BRICS”的机制建立起来,且已运行了十年。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一起风风雨雨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从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式来看,金砖国家各具特点,成长空间巨大。金砖五国中,除南非外,均属人口大国,其中中国与印度分别是13.7亿和13亿(2015年数据),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五国还均为资源大国,有着较强且逐渐上升的科技实力。俄罗斯是老牌世界强国,在科学理论研究上既有苏联留下的老底子,又有近些年的创新发展。中国与印度在航天、机械制造、计算机和医药等领域均已走在世界前列,巴西的钢铁行业和飞机制造业也有着较强的实力。
金砖五国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四大洲,中国有着五千年延续不断的文明,印度培育了印度教和佛教两大世界宗教,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东西文明,南非与巴西民族多元、文化多样,这样的五个国家正是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最好样本。
当然,金砖国家和金砖合作机制也面临巨大挑战。当今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地域冲突加剧,恐怖主义事件不断,这一切都会给金砖国家和金砖合作机制带来不利影响。
近几年来,金砖国家的发展趋势也出现分化,中国、印度仍然保持较快速度的经济增长;而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由于原油和原材料价格下跌、政局不稳、社会矛盾激化等种种原因,经济面临困难。
西方国家利用金砖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挑拨金砖国家间的矛盾,将中俄称为“权威国家”,将印度等国称为“民主国家”;美国和日本毫不掩饰地拉拢印度来制衡中国。金砖国家内部战略之间也有不小的差异,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提出“季风计划”,俄罗斯主导了“欧亚经济联盟”,巴西与南非也在推动所在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2017年6月,印度以自身“安全关切”为由,侵入中国领土,阻挠中方施工建设,造成边境对峙。印度此举严重地影响了中印关系,也给金砖国家***会晤和未来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砂金中的掺假手段很多,主要有:
(1) 黄铜镀金类、掺铜末和掺黄铁矿的砂金;
(2) 银镀金类的掺银末的砂金;
(3) 掺炉缸末的砂金。
●一般第一类掺假的砂金,只要用急火烧之就可初步判定是否造假,如有许多黑色物出现则必掺假无疑,如被验砂金全然不变,则是真砂金;或用砂酸点其磨道 ,如磨道变化或消失,则是假砂金。
●第二类假砂金中由于银不易被火烧变色,所以可用剪切开砂金团,在放大镜下看截面有无白点,如有则是假砂金;或再用硝酸点之磨道,如有白点生成则是掺银类砂金。
●第三类砂金最具欺骗性,因为炉缸灰之类不怕烧,也不怕酸,这时最好用王水(盐酸与硝酸3:1的混合剂),点其磨首,如磨道消失则是真砂金,如仍有明显痕迹则是掺缸末之类的假砂金了。
●人们常见的熟金中的清色金鉴别有口诀,就是:掂重量,看色泽,审音韵、折软硬、用酸点。由于黄金密度要明显大于铜、银、铅、锌等常见金属,它和同体积的银铜相比,大约重其2倍。如果物品是黄金的话,有沉甸甸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部的“金坠手”,反之则轻飘飘的。
●黄金是有它独特的金**光泽(低成色例外),纯金置于强烈光线下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其它金属包括铜在内所不具备的。
●成色高的黄金,掷于地时的声音无韵无弹力,而成色低的黄金音质稍亮,而铜制品掷于地时,声音响亮。因此,根据敲击物的声音可帮助我们将常见金属和黄金区别出来。
●黄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点,纯金折而柔软,铜条折之费力。或用大头针(指甲也行)划之,用力不大而痕迹明显则是黄金,而铜类用力稍大而痕迹稍差。折软硬只适用戒指、金丝之类,对于金条、金币、金砖之类,则较困难。用磨首判断金的真伪也很有效,只是要用被检物不同的方位磨之,如几条磨道颜色明显不同,则掺假无疑。
●对于上述几种熟金的鉴别方法都不相信时,则只能用硝酸点了,即用硝酸点其磨道来判定其真假。
◆黄金首饰鉴别
1.真品用手折弯时质软,易弯不断,用手一拉易直,用较硬的东西划一下会有痕迹.
2.黄金饰品抛在地板上发出"噗嗒"之声,假的声音尖亮,且比真金跳得高.
3.真的色深黄,过分红为伪金,浅色为银质,铝质等混合金.
4.真的较重,假的较轻.
5.真的火不变色,假的不耐火,变成黑紫色,不光亮.
6.真的烧红后即淬入水中,色泽不变.
◆金玉首饰的鉴别
●首先注意含金量,我国以足赤,足金,八成,七成,九成和十成等字样标明,国际上用"K"表含金量,24K为足金,含量99.6%左右, 22K为91.3%,20K为83%, 18K为75%,14K为58.3%, 12K为50%。
●鉴别玉石首饰:真的玉石非常坚硬耐磨,玉石内部有裂纹则品质低劣, 凡假玉石,表面有皱纹,内部有气泡,重量轻,硬度小,互敲时声音清脆.
◆稀金首饰的鉴别
稀金饰品以铜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微量元素而成的合金,不含金,外观呈14--24K黄金色泽,耐磨性比黄金好,比重比黄金轻.C20K,C18K,C14K等字样表示相当于20K,18K,14K黄金色泽之意,色似而质不是.
◆阿基米德判断黄金真假
叙古拉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黄金,让他做一顶王冠。王冠做成后,国王拿在手里觉得有点轻。他怀疑金匠掺了假,可是金匠以脑袋担保说没有,并当面拿秤来称,结果与原来的金块一样重。国王还是有些怀疑,可他又拿不出证据,于是把阿基米德叫来,要他来解决这个难题。
回家后,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当他跳入池中时,水从池中溢了出来。阿基米德听到那哗哗哗的流水声,灵感一下子冒了出来。他从池中跳出来,连衣服都没穿,就冲到街上,高喊着:"优勒加!优勒加!(意为发现了)"。夫人这回可真着急了,嘴里嘟囔着"真疯了,真疯了",便随后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跟在后面追着看。
原来,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决王冠问题的办法:相同质量的相同物质泡在水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了,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与相同质量的金块的体积相同,否则王冠里肯定掺有假。
阿基为德跑到王宫后立即找来一盆水,又找来同样重量的一块黄金,一块白银,分两次泡进盆里,白银溢出的水比黄金溢出的几乎要多一倍,然后他又把王冠和金块分别泡进水盆里,王冠溢出的水比金块多,显然王冠的质量不等于金块的质量,王冠里肯定掺了假。在铁的事实面前,金匠不得不低头承认,王冠里确实掺了白银。烦人的王冠之谜终于解开了
本文来自作者[wuyuewh]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460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wuyuewh”
本文概览:近日消息,金砖五国潜力巨大 修成正果仍需努力金砖合作机制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金砖国家”从一个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通过参与国的不断努力,已经成长为一个在世界...
文章不错《金砖五国潜力巨大修成正果需要怎么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