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环保课教案

网上有关“幼儿园中班环保课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园中班环保课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1

设计意图:

在刚刚学习中班《幼儿创意学习课程》第八册《美丽村》时,孩子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垃圾了,在与孩子们的谈话中我发现他们有时会被街道上成堆的垃圾震惊,都在讨论垃圾从哪来的?怎么样减少垃圾,使周围环境变得更美。我意识到让幼儿懂得如何处理垃圾,减少垃圾的危害势在必行。可是孩子们对垃圾分类没有清楚的概念,不知道将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所以我设计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节社会活动,带领幼儿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引导幼儿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箱,以便回收再利用,希望能帮助幼儿从小培养正确的环保生活态度,珍惜资源。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内容选自中班《幼儿创意学习课程》第八册《美丽村》的一节社会领域活动。《纲要》提出:"4-5岁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并具备了用简单语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儿知道垃圾不能随便扔,但是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不知道有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册教材的主题目标是认识环保标志,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环境。学习垃圾分类,培养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培养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不仅影响自然环境,更是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也会产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儿眼里却太过平常并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对垃圾的危害及如何处理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导。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能带动家庭、带动身边的人为创建良好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我将垃圾分类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将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环节设计为: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的垃圾--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实践操作,尝试进行垃圾分类,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再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4、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制作一张家里垃圾记录表,认真填写。

2、搜集并了解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幼儿分类用的生活垃圾、幼儿分类用的小垃圾箱。

4、分类垃圾箱大挂图、垃圾分类。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的垃圾。

师:孩子们,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请大家记录这几天家里产生的垃圾,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快把记录结果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小组交流。(拿着记录表,互相说说)

2、个幼介绍。(谁想把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这么多垃圾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类放进垃圾箱"师说:你在哪儿看到分类垃圾箱的?)

二、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一)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韩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

1、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颜色、标志)(找两三个孩子说)

这是什么标志?

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二)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幼儿小组讨论。(引导孩子说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说花圈的,再说不花圈的)

2、提问: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3、个幼回答。

小结: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把分类贴过来);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贴图)(配课老师收走记录表和笔)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让孩子多说,让家长重点解释)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韩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1、幼儿自由回答。(师表扬:你真是个搜集信息的小能手!)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垃圾箱的分类和功能

2、分辨可在利用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3、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分类垃圾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片、自制两个垃圾筐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搜集废纸,塑料瓶、果皮及食品垃圾、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

活动过程

1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短片

师;你知道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吗?(废纸、塑料瓶、金属)

你们家里有把垃圾也分类吗?

2、播放幼儿电子书师生讨论,

图上有4个大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里分贝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里应该放什么养的垃圾?

3、出示两个一样的垃圾箱,上面贴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在桌子上摆放各类废纸、塑料瓶、饮料罐、食品垃圾袋、果皮,广告宣传单、卫生纸纸筒。请幼儿说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告诉幼儿,塑料、金属和废纸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用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生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之一。

5、游戏,请幼儿上来逐一将垃圾分类,放可回收垃圾筐或不可回收垃圾筐,并说说可回收那这样东西还可用来做什么?

反思:

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分类垃圾箱的用途,也能说出可回收用来做什么,如卫生纸筒可以用来做手工,广告宣传单可以带来幼儿园剪纸等,最后建议幼儿回家以后,家里也准备两个垃圾箱或袋子将废旧物品可以进行分类装,以便更好处理。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3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

准备:

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

活动与指导:

1、提议: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分类。

(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

(2)请幼儿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

(3)请幼儿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下面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红色――金属。然后将分类签贴于桶上。

3、考查幼儿对分类知识的掌握。

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幼儿说出应扔到哪里。大家做判断。

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幼儿这样去做。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毛巾架一个、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介绍垃圾箱,幼儿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师观察幼儿分类投放情况。在操作中学习正确分类。

3、根据幼儿投放垃圾的情况,提问:

(1)你为什么要将这个垃圾放在绿(红)色的垃圾箱里?

(2)什么叫可回收?

(3)为什么不可回收?

4、升华幼儿经验,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仅不乱扔垃圾,还要少制造垃圾。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介绍垃圾分类的,让幼儿在课外连线。

幼儿园中班《垃圾分类》教案5

计意图:

我班幼儿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不乱扔垃圾,了解像饮料瓶这类垃圾可“变废为宝”,但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却知道的很少,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丰富幼儿环保知识,设计了本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并在活动延伸中用垃圾回收款购买鸟粮喂鸟,让幼儿感受环保的意义。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它们能循环再用。

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3、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实践,通过用回收款买鸟粮喂鸟,感受环保的意义。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可回收垃圾箱、可回收垃圾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的垃圾有哪些?

平时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2)认识分类垃圾箱实物。

(3)幼儿分类垃圾。

(4)请垃圾收购站的回收垃圾。

延伸活动:

家长带幼儿用垃圾回收款购买鸟粮喂鸟,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送垃圾回家》教案设计

 这节教育活动,涉及到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环保”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本教材选择了一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现象,如节约用水、爱护花草、不乱扔垃圾等。引导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中以感受、分辨行为的对与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幼儿将良好的意识转化为行为,掌握宣传、提醒他人来共同爱护环境是教学的难点,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受和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节教育活动选材贴近幼儿,创设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又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观察、讨论、评说、实践的机会,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激发环境保护意识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活动目标:

 1、能参与评说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习惯,会分辨对与错。

 2、会尝试用标志或搞宣传等方式提醒所有人都来爱护我们的环境。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争当环保小卫士。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 生活中的照片 投影仪

 2、知识准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标志有一定的了解,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引起幼儿兴趣。(课件演示)

 导语;有只小熊要到两座城市去观光旅游,这两座城市分别是太阳城和月亮城。我们就跟着小熊一起到这两座城市里面去看一下,评选一座“卫生城市”吧。

 (点评:以游戏的口吻导入,以课件的展示激趣,让幼儿的注意力很快进入主题活动。)

 2、参观太阳城和月亮城,帮小熊评选“卫生城市”。

 (1)分别观察两座城市人的不同表现,分辨行为的对与错。

 太阳城的人(节约用水——把垃圾扔到垃圾箱——爱护花)

 月亮城的人(浪费水——随手扔垃圾——摘花)

 (2)提问:太阳城的人是怎么做的?月亮城的人是怎么做的?

 3、讨论:如果你是小熊,你喜欢哪个城市的人?为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送垃圾回家》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送垃圾回家》教案设计 篇1

 一、设计意图:

 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环境的好习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本次活动就是要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良好习惯的执行者、宣传者,让每个人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二、活动内容与分析:

 幼儿每天产生垃圾,但不会分类投放垃圾,成人在教室也没有给幼儿创设有利条件,有垃圾放纸篓,没有形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本活动以游戏形式,把生活搬入课堂,进行生活化游戏,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三、教学策略设计:

 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互动游戏,穿插讲解、示范、启发、评价等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完成目标;与教学策略相适应,幼儿通过故事、视频欣赏、游戏互动等方法,培养幼儿个性发展。

 四、活动目标:

 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和《纲要》要求,我把目标确定为:

 1.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2.认知目标:学会给垃圾分类。

 3.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重点:让幼儿学会给垃圾分类。

 难点: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带动周边人群保持环境清洁。

 五、活动准备:

 垃圾小样、PPT课件。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景导入,区域互动:有垃圾怎么办?

 2.幼儿进行讨论,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二、基本部分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1.幼儿看短片,了解垃圾要分类投放:

 可回收垃圾: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制品等。

 (绿色垃圾桶)

 不可回收垃圾:各种果皮、果核、菜叶、剩饭菜等。

 (**垃圾桶)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破损温度计和日光灯等。

 (红色垃圾桶)

 (这一环节通过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形象直观地了解常见垃圾的正确分类。)

 2.游戏:看谁做得对。

 (1)课件互动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幼儿观看动画,教师选择性地请幼儿大胆尝试。

 (互动游戏是对第二环节的巩固学习,请幼儿参与电脑游戏,既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做到前呼后应。)

 (2)区域分组游戏:幼儿进区自主投放垃圾,教师观察并奖励。

 (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深化,是生活的再现,通过游戏幼儿能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投放,而且采用分组的形式,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的机会,培养幼儿团队精神。)

 三、结束部分评选卫生城市,争做环保志愿者。

 1.观看公益广告,了解身边人是怎么做的,贴五星评选“卫生城市”(长治),激发大家争做环保志愿者。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激发幼儿保护身边环境,为美丽的长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要大家少制造垃圾,并养成不乱扔垃圾好习惯,天才会越来越蓝,水才会越来越清,空气也会越来越清新。

 (该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教学的难点,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

 七、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一起捡拾垃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少制造垃圾?并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张贴在幼儿园的布告栏里,呼吁大家少制造垃圾。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送垃圾回家》教案设计 篇2

 一、设计意图:

 我们班个别幼儿有这样一些习惯,如将擦过鼻涕的纸又放回纸篮里,吃水果时把果皮和果核扔在桌子、地上,和家人在外一起玩时将纸屑、空饮料瓶随手乱丢。为了帮助孩子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会将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2.认识垃圾筒,知道它的用途。

 3.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

 2、故事《香蕉皮的家》;头饰小猫、小兔、香蕉皮。

 3、生活中乱丢垃圾的幻灯片6张。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听故事提问:

 1.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头饰。

 2.小兔为什么差点滑倒?哪里来的香蕉皮?

 3.小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香蕉皮的家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了解垃圾筒

 1.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有垃圾筒?

 2.垃圾筒有什么用?

 3.为什么要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

 三、结束部分:看幻灯片判断垃圾是否回家,播放幻灯片幼儿观察垃圾是否回家。

 1.6张幻灯片的内容:小朋友进餐时桌上掉了一些饭粒和菜;小朋友将擦鼻涕的纸扔到地上;草地上有人扔了几个空塑料袋;有人将垃圾扔在人行道上;乘客将垃圾从车窗里扔出落到马路上;花园里有一些废报纸和空饮料瓶。

 2.提问:你看到了哪张照片?照片中的垃圾回家了吗?应该怎么做?

 3.幼儿讨论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五、活动延伸:

 拾垃圾小朋友,我们来当清洁小卫士,帮幼儿园里的垃圾找家。活动之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为开展活动做了知识经验准备。活动以故事引入,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深深吸引幼儿,充分调动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幼儿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语言完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此次社会活动领域价值明确,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活动主要采用了对话的方式,通过师幼对话、同伴间的对话,从而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获取社会文明的基本行为规范,知道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活动开始前,我从知识与物质方面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包括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人们将垃圾扔在哪儿,什么地方有垃圾筒等,及幻灯片的准备。不仅达到了家园结合,而且能够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怎样养成一个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充分达成目标。另外,活动延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此次活动中,我还将延伸活动定位于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如在家长开放日中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优势。本次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效果好。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送垃圾回家》教案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学难点:

 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录像短片两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劳伦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放录像(整洁和脏乱的小区)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儿来?”“垃圾有何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游戏——送垃圾“回家”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内。

 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桶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标志。

 导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送垃圾回家》教案设计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学会如何分类;

 2.了解垃圾堆放对健康的影响;

 3.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垃圾分类宣传片,PPT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自由发言)

 师:总结宣传片中的内容(配合PPT):

 1.垃圾的危害:

 (1)垃圾是什么?(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废弃物)

 (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呢?(通常,我们会把所有垃圾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一起扔到垃圾箱)

 (3)垃圾堆放对健康,对环境的影响?(成对的垃圾会发出恶心的臭味,长出很多蚊虫苍蝇,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病菌)

 (4)垃圾填埋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5)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染了,风景被破坏了)

 2.解决方法: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垃圾分类)。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我国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吗?

 (我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

 一是可回收垃圾。

 二是厨余垃圾。

 三是有害垃圾。

 四是其他垃圾。

 但是,目前街道上的垃圾一般只分为两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结合,让小朋友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该如何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二)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并尝试将其归类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师:老师这里有个关于垃圾分类的顺口溜,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废物利用是个宝,蓝宝石的桶儿要记牢;厨房垃圾一包包,有害物品要管好,其他垃圾也不少,绿色的桶儿全部包。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那些垃圾?你觉得应该把它送到可回收箱还是不可回收箱?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尝试一下。

 (三)讨论垃圾对于健康的危害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将垃圾宝宝准确地送到了各自的家里,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接下来呀,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乱扔垃圾,垃圾堆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样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箱)

 四、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垃圾分类,你们可能干,在生活中你们也要记得垃圾分类投放哦,如果爸爸妈妈忘记了也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争当环保小卫士,好不好?

关于“幼儿园中班环保课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初南姑娘]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4481.html

(1)
初南姑娘的头像初南姑娘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初南姑娘的头像
    初南姑娘 2025年09月10日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初南姑娘”

  • 初南姑娘
    初南姑娘 2025年09月1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幼儿园中班环保课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园中班环保课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教学工...

  • 初南姑娘
    用户091010 2025年09月10日

    文章不错《幼儿园中班环保课教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