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与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霜主要是在晴朗静稳的夜间形成,雾凇则可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形成,一般是在有雾的阴天时形成。霜形成在物体水平表面上,而雾凇,则主要在物体的表面或与地面相垂直的面上形成。雾淞对作物有利,而霜对作物有害。

雾凇也叫“树挂”。有雾时,空气中 的水汽直接在物体上凝华或冷却、雾滴 直接在物体上冻结形成的乳白色冰晶 物,就是雾凇了。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 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 积物。雾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 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其实也是 霜的一种,颗粒状霜晶称为雾凇。

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严寒的冬天清晨,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霜,这是因为夜间植物散热的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还聚集在植物表面时就结冻了,因此形成霜。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才会结霜。

简单介绍一下雾凇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细小水晶体层。

在深秋的早晨,你可能会感觉到潮湿的露珠覆盖着草地。当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到凉爽的表面时,就形成了露珠。液化是气体变成液体过程的名称。如果夜间温度足够低,水蒸气就会直接从气体变成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华。相反的过程,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成气体。

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霜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可能导致霜冻的气象条件:

晴朗的天空会导致辐射冷却,让大量的热量进入大气层。平静阻止了大气的搅动,这使得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过冷温度。这些过冷的温度比地表以上一米的温度低。凉爽的温度加上一些水分,促进了冰晶的形成。如果过冷,冻结温度可以冷却到露点(当冷却到发生凝结的温度;水汽将不得不以雾、霜等形式从大气中释放出来)暴露的表面可能出现霜。

当地一项关于霜冻形成的研究将温度与露点联系起来,有以下的霜冻指导方针:温度在3到5摄氏度之间会导致局部霜冻,0.5到3摄氏度会导致大范围霜冻,以及0摄氏度及以下会导致普遍的霜冻。不过这项研究没有考虑到其它因素,如天空覆盖和风速。

当地地形在决定是否和何处结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冷空气会在山谷中停留,因为它比暖空气重,因此这些地区更容易出现霜冻。山谷还能保护该地区不受强风影响,增加霜冻的可能性。

雾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其实也是霜的一种。颗粒状霜晶称为雾凇,它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当水滴小到一碰上物体马上冻结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雾凇层由小冰粒构成,在它们之间有气孔,这样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由于各个过冷水滴的迅速冻结,相邻冰粒之间的内聚力较差,易于从附着物上脱落。被过冷却云环绕的山顶上最容易形成雾凇,它也是飞机上常见的冰冻形式,在寒冷的天气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雾也可形成雾凇。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的雾凇有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造成损失。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雾凇有两种。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另一种是由过冷却雾滴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本文来自作者[公仙仙]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3903.html

(3)
公仙仙的头像公仙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公仙仙的头像
    公仙仙 2025年09月07日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公仙仙”

  • 公仙仙
    公仙仙 2025年09月07日

    本文概览:霜主要是在晴朗静稳的夜间形成,雾凇则可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形成,一般是在有雾的阴天时形成。霜形成在物体水平表面上,而雾凇,则主要在物体的表面或与地面相垂直的面上形成。雾淞对作物有利...

  • 公仙仙
    用户090703 2025年09月07日

    文章不错《雾凇与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