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和夺 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和夺 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和夺 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2、夺:改变,换。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弟子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译文: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读解: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扩展资料:

《论语·子罕篇第九》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许多人认为,这里的“夺”就是“被夺走”,王力《古代汉语》的注释就是:“三军人数虽多,如果军心不齐,它的主将也会被人夺走。”主将能被人夺走,志向也能被人夺走,这都不好理解,是说不通的。

其实,这里的“夺”并不是夺走,而是“改变”的意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同样的话还有人说过,那就是军事家孙子,《孙子·军争》中说:“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气是不可能被夺走的,心也是不可以夺走的。

《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5]意思是石头的坚硬怎能“夺走”?丹砂的颜色怎能夺走?这两个“夺”,全是“改变”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出处:

该句出自《论语·子罕》。

2、注释:

(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

(3)夺:改变,换。

(4)志:(某人的)志气。

3、读解: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论语》简介及特点:

1、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说的话。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2、特点:

在描写上,《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关于“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和夺 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友柳]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3823.html

(4)
友柳的头像友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友柳的头像
    友柳 2025年09月07日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友柳”

  • 友柳
    友柳 2025年09月0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和夺 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和夺 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 友柳
    用户090707 2025年09月07日

    文章不错《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和夺 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