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乎泥中前一句是微君之故。
作者:《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注释:
1、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2、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4、躬:身体。
赏析: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这首诗的特点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追,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
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草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怨沉痛的情绪。
意思是:郑玄家里的奴婢问他:“为什么会在泥水中?”回答说:“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1)胡hú ?
基本释义: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2)薄言:语助词。愬(sù):同“诉”,告诉。
(3)逢 féng ?
基本释义:遇到;遇见:相逢。千载难逢。每逢佳节倍思亲。
扩展资料:
原句出自于《世说新语·文学》。
原文: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白话译文: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为什么会在泥水中?”她回答说:“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本文来自作者[寒波]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231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寒波”
本文概览:胡为乎泥中前一句是微君之故。作者:《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注释:1、式:作...
文章不错《胡为乎泥中前一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