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里的建筑

网上有关“闾里的建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闾里的建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也是分等级的,如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和东四一条至十条就属于较上层的“闾里”,是当时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居住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也是对称分布于“皇城”的东西两侧不远的地方。“闾里”之中的“街巷”即为胡同。据《周礼·量人》记载“巷中路大约二至三轨”,胡同宽度约为3.7~5.5米,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加上道路两侧便道,胡同宽应为7~9米左右。这个尺度相当于目前旧城内保存较好的较宽胡同,如西四北五条、六条等,与北京一般的胡同相比都要宽一些。

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唐代以前施行封闭的里坊制。汉代称之为“闾里”,据记载有汉长安160闾里,“室居栉比,门巷修直”。居民区在长安城东北和外郊,160闾里可能包括城中的“闾”和郊外的“里”。城中则宫、衙、市、宅杂处。闾里的形式可能脱胎于农业井田制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社会的基本组织“邑里”,移用于都市,则成为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只是以城市居民(手工业者、商业者等)取代农业居民。 《汉书·食货志》有生动的描述,《汉书·食货志》: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

关于“闾里的建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凝珍]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1975.html

(17)
凝珍的头像凝珍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凝珍的头像
    凝珍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凝珍”

  • 凝珍
    凝珍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闾里的建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闾里的建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

  • 凝珍
    用户080405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闾里的建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