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

网上有关“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不教胡马越过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翻译:初秋时分,知了在桑林里鸣叫,八月,只见在萧关的道路上。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从古至今幽州和并州的健儿,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千万不要学那些游侠儿骄奢放纵,只知夸耀自己的紫骝骏马。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翻译: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凌乱夹着野草。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翻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建军节的古诗

内容如下: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一

①空桑林:指桑叶枯落的桑树林。

②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③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④游侠儿:指好交游、逞意气而轻生死的人。

⑤矜jīn:自尊自大。

⑥紫骝:泛指骏马。

翻译:

其一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表现边塞的艰苦。)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自夸;贬抑)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D、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二:

1、诗的前四句写出了边塞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两种人,请指出是哪两种人,并说说作者对他们的态度。(5分)

参考答案

①景物特点:荒凉、冷落。首句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萧条、寂寞;次句点明时令是秋天;三句的“寒”字,更让人感到边地的苦寒,四句“处处黄芦草”更表现了塞外的荒寒景象。

②“幽并客”和“游侠儿”。肯定边塞健儿,“幽并客”勇武善战、终老疆场的报国精神,批评“游侠儿”只知炫耀马匹装备,并不能为国效力。

建军节的古诗如下:

1、《塞上曲》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塞下曲》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军人乃国家之栋梁,军魂乃民族之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借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一起品读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古诗词,一起感受军旅诗词中军人的精神世界。

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Army Day)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定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关于“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雪泥痕]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1680.html

(8)
雪泥痕的头像雪泥痕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雪泥痕的头像
    雪泥痕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雪泥痕”

  • 雪泥痕
    雪泥痕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雪泥痕
    用户073004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