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四相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网上有关“蜀汉四相最后都是什么结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蜀汉四相最后都是什么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蜀汉四相

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

结局都不各有不好...蜀国的悲催命运!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死因:是劳累过度累死的

时间: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蒋琬

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死因:是因为费祎和姜维反对他从水路攻打汉中等地而且也得了病压抑死的

时间:延熙九年(246年)病逝。

费祎

费祎,字文伟,三国时期蜀汉名臣,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

死因:是被郭循刺杀的

时间: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时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为郭修亲手持刃所害身死。

董允

董允字休昭,是董和的儿子。刘备221年称帝并立刘禅为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初入官场的他,应该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得很出色,所以后来才会被诸葛亮看中并提拔。

死因:是病死或者老死的

时间:延熙九年(246年)病世。

蜀汉有这样一种说法,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称为?四相?或者?四英?,现在被人称为?蜀汉四相?。在这?四相?当中,董允的职权是比较低的。他的职权其实赶不上后来的姜维。在这五个人当中,诸葛亮算是独一档;蒋琬、费祎、姜维算是一档;董允算是一档。那么董允被称为?四相?之一,名位比董允高的姜维反而被排除在外呢?董允又凭借什么与名位更高的诸葛亮、费祎、蒋琬相提并列的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仅为尚书令的董允

东汉以来?事归台阁?,尚书台的职权非常大。董允作为尚书令,说是蜀汉的宰相也说得过去。但问题是蜀汉一直都是以一些重臣录尚书事或者平尚书事,比如蒋琬、费祎、姜维都是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后来蒋琬进位大司马,不过职权上倒是没有什么区别),董允这个尚书令与这三个人相比还是不够看的。

我们首先看董允的仕宦经历。在刘备在位时期,董允仅为太子舍人和太子洗马,算是刘禅的侍从和仪仗队。虽然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权利的官职,不过好歹和刘禅混个脸熟。刘禅上位后,董允成为黄门侍郎,成为刘禅的近臣。当时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职权要大于董允。郭攸之不怎么做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费祎处事圆滑,虽然能够把各种事宜处理得漂漂亮亮,但这种性格不利于刘禅的规范和成长;而董允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物。诸葛亮有心提拔董允,将费祎调过来当参军,把董允提升到侍中代替费祎。郭攸之的性格随遇而安,沉默寡言,所以宫中事宜都是由董允来负责。

董允担任侍中的时间,大概是在建兴五年(即公元227年)左右。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十七年之久,直到延熙七年(即公元244年),费祎从尚书令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董允才以侍中守尚书令。结果在延熙九年(即公元246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说董允成为尚书令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且受到费祎的节制。所以说他的名位是不如蒋琬和费祎的,更遑论与诸葛亮相比。

姜维为什么没被列入?四相?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虽然废置了丞相一职,但是往往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和丞相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姜维也是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身份,名义上也是蜀汉的宰辅,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四相?当中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姜维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非常微弱。我们看蒋琬、费祎甚至是董允,他们在蜀汉都有足够的资历。蒋琬大概是在刘备做荆州牧的时候跟随刘备的;费祎的定位比较尴尬,从名义上来说,他属于?东州士?,不过他来益州的时间有点晚,刚刚到益州就碰上刘备入蜀;董允是比较地道的东州集团的人,父亲董和在刘璋时期做过巴东属国都尉和益州太守,刘备入蜀后与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是同僚的关系。蒋琬、费祎、董允都算是蜀汉的开国元老,而且他们都是荆州人,在蜀汉这个荆州人占据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地位的政权中,他们的人脉和根基比较稳固。

反观姜维就大不一样了。姜维是曹魏的降人,说他在蜀汉毫无根基也不为过。姜维没有开府治事的权力,无法自选僚属组成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且姜维经常领兵在外,他本人不在朝中,也没有什么亲信党羽在朝中,虽然名义上录尚书事,但是他的政治影响力并不高于尚书令。

姜维成为蜀汉的二号人物(即费祎被刺杀后)的时候,是在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一直持续到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蜀汉的尚书令分别是陈祗、董厥、樊建,后来董厥和诸葛瞻又有平尚书事的官衔。陈祗就不用多说了,《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权重於维?;诸葛瞻、樊建、董厥是一个小团伙,一直想撸掉姜维的军权,吓得姜维不敢回成都,可见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大于姜维。所以说姜维在蜀汉一直是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不能以宰相论之,自然不被列入?蜀汉四相?。

尚书令身份的董允为什么能入选

姜维不是?蜀汉四相?很好理解,那仅为尚书令的董允为什么会被列入?蜀汉四相?呢?要知道有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存在,董允这个尚书令并不是蜀汉的宰辅,而且蜀汉的尚书令也不止董允,从诸葛亮去世后,除了蒋琬、费祎以外,董允、吕乂、陈祗、董厥、樊建都做过尚书令,为什么董允能够从这些人当中脱颖而出呢?小编以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刚而犯上。董允当初被诸葛亮提升为侍中,就是看中他刚直的性格。而董允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希望,严格规范刘禅的行为举止,遏制刘禅纳嫔妃的想法,甚至让刘禅感到忌惮。古代士人一直以敢于直谏为一种很高尚的品格,所谓文死谏、武死战。所以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谏臣,在史书中花费很多笔墨。董允就是这样的人物,在把握古代话语权的士人的眼中自然会被高看一眼。

第二个原因是遏制宦官黄皓。董允做侍中时的一个成就就是遏制宦官黄皓的崛起。黄皓是刘禅的宠宦,善于逢迎,而且总在刘禅身边,有感情基础。黄皓有干政的想法,但是屡次被董允斥责,不敢付诸行动。所以董允去世之前,黄皓始终不能参与政治,官位不过黄门丞(管宦官的黄门令的佐官)。

宦官一直被士人所歧视,而且在东汉末年宦官和士人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宦官凭借皇权的优势一度胜过士人,对士人进行残酷的清洗,就是有名的?党锢之祸?。可想而知士人对宦官的感观是什么样。黄皓是一个宦官,而且又不是什么好宦官,清忠的宦官,他弄权干政,惑乱主上,把蜀汉搞得乌烟瘴气,在?魏灭蜀之战?中向刘禅献上巫蛊邪说,导致严重的延误战机,促成蜀汉的灭亡。这样一个宦官,自然是士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而董允当初遏制黄皓的行为,自然也会得到士人们的激赏。反观吕乂用法严厉;董厥、樊建排斥姜维窝里斗,而且没有对抗过黄皓;陈祗就不用说了,按照《三国志》的记载,纯粹的政客一个,名声都不是太好。所以董允就能够从这些尚书令中脱颖而出,成为?蜀汉四相?了。

关于“蜀汉四相最后都是什么结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悦琳花]投稿,不代表伍月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uyuewh.cn/yue/1394.html

(12)
悦琳花的头像悦琳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悦琳花的头像
    悦琳花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伍月号的签约作者“悦琳花”

  • 悦琳花
    悦琳花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蜀汉四相最后都是什么结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蜀汉四相最后都是什么结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悦琳花
    用户072609 2025年07月26日

    文章不错《蜀汉四相最后都是什么结局?》内容很有帮助